成語詞典

模棱兩可的意思、近義詞、反義詞

模棱兩可:

發音:mó léng liǎng kě

釋義:模棱:含糊,不明確;兩可:可以這樣,也可以那樣。指不表示明確的態度,或沒有明確的主張。

出處:《舊唐書·蘇味道傳》:“處事不欲決斷明白,若有錯誤,必貽咎譴,但模棱以持兩端可矣。”

示例:他害怕事情一旦變化,他將有不測大禍,所以跪在地上回答了一句模棱兩可的話。(姚雪垠《李自成》第二卷第三十章)

近義詞不置可否

反義詞旗幟鮮明

查字義    

詳解

【拼音】mó léng liǎng kě

【成語故事】唐朝宰相蘇味道處世十分圓滑,從不表明自己的看法,他認為這樣不會得罪人,他把這種圓滑的方法説成“決事不欲明白,誤則有悔,模棱特兩端可也。”人們送他一個外號叫“蘇模棱”。後因犯錯而降職到四川眉州。

【出處】處事不欲決斷明白,若有錯誤,必貽咎譴,但模棱以持兩端可矣。《舊唐書·蘇味道傳》

【解釋】模棱:含糊,不明確;兩可:可以這樣,也可以那樣。指不表示明確的態度,或沒有明確的主張。

【用法】作謂語、賓語、定語;指態度不明確

【結搆】偏正式

【近義詞】不置可否、模棱兩端

【反義詞】旗幟鮮明

【成語造句】

◎ "小諸葛"齜牙一笑,試探地追問着盧華説:"別模棱兩可嗎!你到底喜歡哪一幅?"

◎ 因此,他對於汪精衛的反共言論,深表讚同,但對於反蔣,卻模棱兩可。

◎ 第一步,衡一衡主人公是屬於哪一條戰綫、哪一方面的先進人物;一定要衡清楚,不要模棱兩可。

◎ 説話模棱兩可,令人費解,也違背言語精確性標准。

◎ 胡浩模棱兩可地説:"我心里沒底呀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