忍辱負重的意思、近義詞、反義詞
忍辱負重:
發音:rěn rǔ fù zhòng
釋義:為了完成艱巨的任務,忍受暫時的屈辱。
出處:《三國志·吳書·陸遜傳》:“國家所以屈諸君使相承望者,以仆有尺寸可稱,能忍辱負重故也。”
示例:胡仇嘆道:“‘忍辱負重’。鄭兄,真不可及!”
反義詞:忍無可忍
詳解:
【注音】rěn rǔ fù zhòng
【成語故事】東漢末年,孫權奪取荊州殺害了關羽,劉備十分氣憤,調集大批人馬親自東征東吳,連拔東吳數城。孫權只好啓用陸遜為大都督全力抵抗,由於陸遜資歷不深,很多將領不服他統率,他説君主看中他能忍辱負重擔此大任,你們得聽從指揮。
【典故】國家所以屈諸君使相承望者,以仆有尺寸可稱,能忍辱負重故也。《三國志·吳書·陸遜傳》
【釋義】為了完成艱巨的任務,忍受暫時的屈辱。
【用法】作謂語、賓語、定語;指人能夠承擔重任
【近義詞】忍氣吞聲、含垢忍辱
【反義詞】忍無可忍
【成語例句】
◎ 在人類不屈不撓忍辱負重的跋涉之中,歷史在一如既往地創造着奇迹。
◎ 在這種神權的支配下,婦女忍辱負重,安身立命,甘受今世的奴役和壓迫,把一切寄托來世。
◎ 母親是一個典型的忍辱負重、賢良的妻子。
◎ 然而,我們一任任同志忍辱負重努力工作,把基礎打好了,平川就會一點點好起來。
◎ 越國君臣亡國後忍辱負重,奮發圖強,終於轉敗為勝,滅掉吳國,重振國家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