成語詞典

食不甘味的意思、近義詞、反義詞

食不甘味:

發音:shí bù gān wèi

釋義:甘味:感到味道好。吃東西都覺得沒有味道。形容心里有事,吃東西也不香。

出處:《戰國策·齊策五》:“秦王恐之,寢不安席,食不甘味。”

示例:只有我覥然面目,偷生人世。所以食不甘味,麻衣茹素,稍謝罪戾。(清·吳趼人《痛史》第十一回)

近義詞忐忑不安 如坐針氊

反義詞泰然處之 心安理得

查字義    

詳解

【注音】shí bù gān wèi

【成語故事】戰國時期,縱橫家蘇秦用離間六國、各個擊破的連橫策略去遊説秦惠文王,主意沒被採納,就改用六國聯合抗秦的合縱策略去遊説趙國,被封為武安君,然後遊説楚威王説秦國強大對楚國十分不利。楚威王感慨萬千説這正是他食不甘味的原因。

【出處】秦王恐之,寢不安席,食不甘味。《戰國策·齊策五》

【解釋】甘味:感到味道好。吃東西都覺得沒有味道。形容心里有事,吃東西也不香。

【用法】作謂語、定語;形容心神不安

【結搆】偏正式

【近義詞】忐忑不安、如坐針氊、食不遑味

【反義詞】泰然處之、心安理得

【成語例句】

◎ 他不止一次地自語:"不得此婦,食不甘味!"從這以後,楊堅對盼盼換了一種態度:再也不在她面前擺架子,而是百般待她好。

◎ 心里便是一個小戰場:左刺一矛,右擋一盾;右刺一矛,左擋一盾;他在心理矛盾的痛苦中極力掙紮,兩日兩夜的食不甘味,寢不安枕,突然消瘦得目眶深陷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