幸災樂禍的意思、近義詞、反義詞
幸災樂禍:
發音:xìng zāi lè huò
釋義:幸:高興。指人缺乏善意,在別人遇到災禍時感到高興。
出處:《左傳·僖公十四年》:“背施無親,幸災不仁。”又《莊公二十年》:“今王子穨歌舞不倦,樂禍也。”
示例:對於同學的缺點和錯誤,我們不應採取幸災樂禍的態度。
近義詞:落井下石
詳解:
【拼音】xìng zāi lè huò
【成語故事】春秋時,晉國發生災荒,請求向秦國買糧。大臣百里奚讚同賣糧,秦國給晉國支援了大批糧食,使晉國渡過了災荒。第二年,秦國發生災荒,向晉國求援,晉國不肯幫助,大臣慶鄭勸諫晉國君“背施無親,幸災不仁,貪愛不祥,怒鄰不義。”
【出處】背施無親,幸災不仁。《左傳·僖公十四年》今王子穨歌舞不倦,樂禍也。又《莊公二十年》
【釋義】幸:高興。指人缺乏善意,在別人遇到災禍時感到高興。
【用法】作謂語、定語、狀語;指人缺乏善意
【結搆】聯合式
【近義詞】落井下石、樂禍幸災
【反義詞】兔死狐悲、同病相憐
【成語例句】
◎ 一種幸災樂禍的心理,使我要看出個究竟,但又不願意露臉,我只站在人堆的邊緣,用心聽取四周的紛紛議論。
◎ 新郎新娘雙方的長輩都感到有點不吉利,馬文卻因此而有些幸災樂禍。
◎ 村里人都説五來病了,那不是關心,而是幸災樂禍,是想看看五來末日到來的時候,是個什麽滋味。
◎ 葉子走進賓館大門時,躲在一角的阿妹看到了,臉上浮起幸災樂禍的笑。
◎ 同時還帶着幾絲對自己不懷好意的詛咒和幸災樂禍的善意,似乎真的渴望諸如此類的災變能夠發生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