眾叛親離的意思、近義詞、反義詞
眾叛親離:
發音:zhòng pàn qīn lí
釋義:叛:背叛;離:離開。眾人反對,親人背離。形容完全孤立。
出處:《左傳·隱公四年》:“阻兵無眾,安忍無親,眾叛親離,難以濟矣。”
示例:他堅持與人民為敵,以至眾叛親離,死無葬身之地。
反義詞:精誠團結 抱成一團 戮力同心 同仇敵愾 和衷共濟 同舟共濟
詳解:
【注音】zhòng pàn qīn lí
【成語故事】春秋時期,衛國公子州籲殺死他的哥哥衛桓公篡位,對內殘暴統治,對外窮兵黷武。魯隱公問大臣對公子州籲的看法,眾仲認為公子州籲殘暴狠毒,失去親信的擁護,眾叛親離必定失敗。後果然讓石儒設計讓陳國陳桓公除掉了州籲。
【典故】阻兵無眾,安忍無親,眾叛親離,難以濟矣。《左傳·隱公四年》
【解釋】叛:背叛;離:離開。眾人反對,親人背離。形容完全孤立。
【用法】作謂語、定語、賓語;指不得人心
【近義詞】土崩瓦解、孤家寡人、分崩離析
【反義詞】團結一致、同舟共濟、和衷共濟
【成語例句】
◎ 袁世凱終於陷入了眾叛親離的絶境,不得不於1916年3月22日取消帝制。
◎ 他堅持與人民為敵,以至眾叛親離,死無葬身之地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