不時之需的意思、近義詞、反義詞
不時之需:
發音:bù shí zhī xū
釋義:不時:不是預定的時間。説不定什麽時候會出現的需要。
出處:宋·蘇軾《後赤壁賦》:“我有鬥酒,藏之久矣,以待子不時之需。”
示例:糧食要有充分的儲備,以應不時之需。
詳解:
【拼音】bù shí zhī xū
【成語故事】宋朝時期,密州知府蘇軾因為寫詩被誣陷入獄,後來被貶到黃州團副使。他在黃州期間,遇到兩位好朋友。朋友弄到一條新鮮鱸魚,蘇軾問夫人要酒,夫人王閏之早就給他准備酒以備他不時之需,他們乘船去遊赤壁,一直玩到儘興而歸。
【出處】我有鬥酒,藏之久矣,以待子不時之需。宋·蘇軾《後赤壁賦》
【解釋】不時:不是預定的時間。説不定什麽時候會出現的需要。
【用法】作賓語;表示説不定什麽時候會需要
【結搆】偏正式
【近義詞】不時之須
【反義詞】一定之規
【成語例句】
◎ 只要不浪費,不管集體還是個人,用節約的糧食儲備一點以備不時之需,或用於發展飼養業等,都是好事。
◎ 暴雨通常出現在4月下旬到9月上旬,此時遊山,最好預先配備雨具及防滑雨鞋以供不時之需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