德高望重的意思、近義詞、反義詞
德高望重:
發音:dé gāo wàng zhòng
釋義:德:品德;望:聲望。道德高尚,名望很大。
出處:《晉書·簡文三子傳》:“元顯因諷禮官下儀,稱已德隆望重,既録百揆,內外群僚皆應儘敬。”
示例:龔師傅德高望重,既有主張,自然力量不小。(《續孽海花》第四十回)
詳解:
【注音】dé gāo wàng zhòng
【成語故事】北宋時期出身貧寒的讀書人富弼26歲踏上仕途,竭儘全力為朝廷儘忠。他始終以朝廷及百姓的利益為重,先後擔任仁宗、英宗、神宗三朝宰相,在處理外交、邊防及賑濟災民方面取得顯著成就,司馬光稱頌他為“三世輔臣,德高望重。”
【出處】元顯因諷禮官下儀,稱已德隆望重,既録百揆,內外群僚皆應儘敬。《晉書·簡文三子傳》
【解釋】德:品德;望:聲望。道德高尚,名望很大。
【用法】作謂語、定語;用於稱頌老人
【近義詞】眾望所歸、年高德劭
【反義詞】無名鼠輩
【歇後語】選了尺碼又挑斤頭
【英文】beofnoblecharacterandhighprestige<withgreatvirtueandhighprestige>
【成語例句】
◎ 在當代粵東畫家群體中,有一位德高望重的老前輩,他就是王蘭若先生。
◎ 會上,幾位德高望重學問精湛的醫學界代表見我過分消瘦,關照我散會後一定瞧瞧大夫。
◎ 葉劍英同志不愧為我們黨內德高望重的老一輩革命家。
◎ 主席台正中,坐着兩位德高望重的千歲老人:鶴發童顔的錫和紅光滿面的銅。
◎ 他德高望重,深受全黨、全軍和全國各族人民的尊敬和愛戴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