成語詞典

待時而動的意思、近義詞、反義詞

待時而動:

發音:dài shí ér dòng

釋義:等待時機然後行動。

出處:《周易·系辭下》:“君子藏器於身,待時而動。”

示例:昭王深自韜晦,養兵恤民,待時而動。(明·馮夢龍《東周列國志》第九十五回)

查字義    

詳解

【注音】dài shí ér dòng

【成語故事】東漢末年,董卓把持朝政,危害天下,伊闕都尉張承很想率領他的部屬誅殺董卓,他的弟弟張昭勸他不要以卵擊石,去選擇一個英明主子,待時而動。張承覺得有理,就解下官印回到家鄉,與大哥張範一起避居揚州過着淡泊的生活。

【出處】君子藏器於身,待時而動。《周易·系辭下》

【解釋】時:時機。等待時機然後行動。

【用法】作謂語;指等待時機然後行動

【近義詞】相機而行、待時而舉

【反義詞】輕舉妄動

【成語例句】

◎ 屬於自己那個組織之下的呢,理論是高談得滿激烈地,卻是行動上,都表示消極,説是環境太惡劣,只有待時而動雲雲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