不卑不亢的意思、近義詞、反義詞
不卑不亢:
發音:bù bēi bù kàng
釋義:卑:低、自卑;亢:高傲。指對人有恰當的分寸,既不低聲下氣,也不傲慢自大。
出處:明·朱之瑜《答小宅生順書十九首》:“聖賢自有中正之道,不亢不卑,不驕不謅,何得如此也!”
示例:我們為人處世,應不卑不亢。
詳解:
【注音】bù bēi bù kàng
【成語故事】春秋末年齊國宰相晏嬰奉命出使楚國,楚王百般刁難他,先是讓他從小門進城,然後説他是矮子,用最差的飯菜招待他,最後用兩個齊國囚犯來羞辱他,均被他的不卑不亢的態度及高超的外交才能所折服,結果楚王自取其辱。
【出處】卑:低、自卑;亢:高傲。指對人有恰當的分寸,既不低聲下氣,也不傲慢自大。
【解釋】卑:低、自卑;亢:高傲。指對人有恰當的分寸,既不低聲下氣,也不傲慢自大。
【用法】作謂語、定語;指對人的態度彬彬有禮
【近義詞】不驕不躁、不矜不伐
【反義詞】俯首聽命、俯首貼耳
【成語造句】
◎ 特別是,每個音樂會,他總是肯於堅持,敢於堅持介紹自己國家的作品,並以用心把這些作品表現得很出色為自己的責任,不卑不亢……是很使大家高興的。
◎ 他認為要改變困守野人山的悲涼處境,唯有向史迪威、亞力山大和蒙巴頓求援,而求援則必須師出有名,不卑不亢才能維護其體面與榮譽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