雞口牛後的意思、近義詞
雞口牛後:
發音:jī kǒu niú hòu
釋義:寧願做小而潔的雞嘴,而不願做大而臭的牛肛門。比喻寧在局面小的地方自主,不願在局面大的地方聽人支配。
出處:《戰國策·韓策》:“臣聞鄙語曰:‘寧為雞口,無為牛後。’”
示例:
詳解:
【拼音】jī kǒu niú hòu
【成語故事】戰國時期,蘇秦來到韓國遊説韓宣惠王抗秦,他説:“韓國地理位置優越,擁有最先進的弩機,士兵十分勇敢,可以一當面。如此強盛的國家卻要向秦國稱臣屈服讓人恥笑,俗話説:‘寧可當雞的嘴巴不要當牛的肛門。”宣惠王同意抗秦。
【典故】臣聞鄙語曰:‘寧為雞口,無為牛後,今大王西面交臂而臣事秦,何以異於牛後乎?’西漢·劉向《戰國策·韓策》
【釋義】寧願做小而潔的雞嘴,而不願做大而臭的牛肛門。比喻寧在局面小的地方自主,不願在局面大的地方聽人支配。
【用法】作賓語、定語;指應作主動
【近義詞】寧為雞口,無為牛後
【示例】他已經明白雞口牛後的道理。